close
预约产品演示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联系您进行演示
*
*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close
预约数据分析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联系您进行沟通
*
*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Nature human behavior:上课太早影响学习成绩?

发布:2023-04-08    浏览:45 次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最新前沿资讯抢先看
开放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上课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为掌握和了解关键学习要点提供了结构化的时间。而良好的睡眠对于优化认知表现和学习准备也很重要。前人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损害注意力和记忆过程,进而阻碍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潜力。此外,感觉疲劳和睡过头也经常被认为是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鉴于缺勤和出勤对成绩的影响可能对学生的就业机会、工作绩效评级和薪资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大学在设法提高学生出勤率的同时,应当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和未来工作中取得成功。


2023年2月20日,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Gooley副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human behavior (IF=24.252) 上发表了题为“Early morning university classes ar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sleep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的文章中指出:睡眠和学习成绩与大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有关,具体而言,早课对旷课和出勤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较差的学习成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推迟高中的开学时间可以改善学生的睡眠量并减少他们在上课时间的睡觉的情况。但是,关于上课时间以及睡眠时长对成绩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基于以上问题,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障碍项目的副教授Gooley及其同事通过学生Wi-Fi连接数据,登录大学数字学习平台以及来自特殊传感手表的活动数据,对数万名大学生的出勤率和睡眠行为进行了大规模监测。


图注:Wi – Fi结果表明,课堂出勤率在早课时较低


从数据中,研究人员发现,早课开始时间与出勤率高低有关许多学生经常在此类课程开始后睡觉。当学生确实参加早课时,他们失去了大约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一周中早课的数量也与较低的平均绩点有关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分析了39,458名学生的数字学习平台登录的昼夜模式的活动数据,以确定早课是否与早起和睡眠减少有关。他们研究了33,818名学生的成绩以及这些学生参加的早课的数量,以确定这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平均绩点。此外,研究人员通过23,391名学生的Wi-Fi数据了解了早课是否与出勤率较低有关。然后,他们将这些数据与来自181名学生六周的观察活动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学生是否在睡觉而不是参加早课。


图注:学生经常在早课开始时就开始睡觉


图注:较早的上课时间与较短的睡眠机会有关。


图注:较早的上课时间与较短的睡眠有关


图注:每周上早课天数较多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较低。


Gooley副教授认为,“如果正规教育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和工作中取得成功,为什么我们要强迫许多大学生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要么跳过早课多睡一会儿,要么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上课?我们研究传达的信息是,大学应该重新考虑强制性的清晨课程。”


该团队现在正在探究经常早起和经常熬夜的大学生的出勤率,睡眠,幸福感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研究人员预测:与同龄人相比,熬夜学生在早课中将处于学习劣势,出勤率较低,睡眠时间较短,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成绩较低。


参考文献:

Yeo, S. C., Lai, C. K. Y., Tan, J., Lim, S., Chandramoghan, Y., Tan, T. K., & Gooley, J. J. (2023). Early morning university classes ar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sleep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Nature human behaviour, 10.1038/s41562-023-01531-x.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3-01531-x


资讯来源:

https://www.asiaresearchnews.com/content/duke-nus-study-early-morning-university-classes-correlate-poor-sleep-and-academic


往期回顾





招聘信息

课程预告


欢迎加入文献分享学习交流群,入群方式:

添加小编微信13295818509
备注(姓名-工作单位/院校-研究方向)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入群可查看往期精彩研究PDF合集
全文完
所有注明出处的文章,旨在分享、传播,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喜欢本文记得一键四连

点点赞点在看点分享点收藏


上一篇:Molecular Psychiatry: “正念冥想”治抑郁
下一篇:JAMA Network Open: 中年高血压患者晚年大脑健康堪忧